国际商业时报-探索新科技创新与商业逻辑行业资讯网站

张五常为何说深圳将成地球经济中心 深圳发展到什么程度了

和讯名家 来源:国际商业时报    

教育的短板,但只是高等教育

“深圳只有一个深圳大学,高等教育极其薄弱。”

许多人对深圳教育的印象,也只停留在这个层面。

殊不知,在这个注重职业人才培养的地方,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已经达到国际水平。

我曾经去考察过深圳市龙岗区的一所普通高中,他们会在高中一入学,就为每七个学生配备一名职业规划导师。让他们在高中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中慢慢找到人生的方向,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出合适并且喜欢的职业,一来学习更有动力,二来人生少走弯路。

在深圳,有遍地的中小学体育赛事和兴趣活动,小学开设Python课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,幼儿园便可以说一口流利英语的孩子也比比皆是。难怪这么多家长钟情于这个城市,他们只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起点高一点罢了。

试想,等这一批孩子长大了,他们不仅有着黄种人冠绝全球的智慧,也摆脱了中国僵化硬试教育的局限,更拥有父母在深圳这个城市积累下的足够资源。他们会对深圳未来经济有一波怎样的刺激,现在根本无法想象。

其实,就算是高等教育,深圳也丝毫不落下风。

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、中山大学深圳校区、北理莫斯科等各种合办大学正在慢慢兴起,南方科技大学也可谓自立门户小而精美,高校资源的一步步发展,不断填补高校资源的空缺。

即便是曾经的“独子”深圳大学,不仅依靠着资本的力量不断高薪聘请海内外知名学者留校任教,也一改国内高校“严进宽出”风格,不断加强毕业审查。

短短几年便从中国百名开外跃升到今天的六十多名。

这放在中国的任何一所高校,都是不可思议的现象。

深圳的科技,世界的科技

托马斯弗雷曾在《终极感知:跑赢未来的8大预见》中预测到:用不了多久,城市中便随处可见一些基础设施,包括无人驾驶汽车、无人快递网络、无人交通服务。。。

而深圳,已经实现了不少预言。

西丽大学城的快递机器人,早已在去年投入使用;华为的5G专利,在世界的占有率也高居榜首。

大疆无人机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70%;比亚迪(002594)也在2018实现了电动公交车和电动出租车的全深圳覆盖。

无人驾驶地铁深圳14号线,开工了一年有余;天虹的深圳湾无人便利店,已运营快两年。

腾讯的无人编辑,短短10秒钟就可以写好一篇新闻。你在昨晚第一时间看到对刘强东再曝视频的报道,可能就出自机器人之手。

翻开深圳的招聘网站,AI已经和各种产业相结合,无数新兴的科技公司正在招贤纳士,无数学成归国的技术人士,也在深圳为祖国输出着自己的知识。

我只问一句话,150万人民币的孔雀计划补贴,哪一位海归会不心动呢,哪一项技术会不会流向这里呢?

的确,张五常也承认,对比美国,中国的科技知识的确弱了点。但我们,一直在追赶,从未停歇。

产业,就是未来

落后的产业让很多中国城市不再辉煌。

甘肃玉门,湖北黄石,还有最近的白菜房价城黑龙江鹤岗,石油和矿产资源的枯竭,加上没有新的产业发展,使得它们渐渐脱离了经济前行的梯队。

而新兴的产业却让中国另一批城市强势崛起。

互联网产业带动了整个杭州,光谷高新带动了整个武汉,而对于深圳来说,产业的结构性从来不是问题。

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绿色低碳、生物医药、数字经济、新材料、海洋经济,深圳的这七大新兴战略产业,产值增长值高于年GDP增速,完美响应了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号召。

在深圳,遍地可见风投公司和天使投资人。我和一位做PE的朋友简单的聊过,他说他们投资讲求两个逻辑,要不投团队,要不投赛道。团队是这个团队厉不厉害,而赛道,便是这个产业有没有足够的发展潜力。

经济的强弱,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强弱

在深南大道的两旁,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:

“深爱人才,圳等你来”

深圳对人才的怀抱,始终是保持敞开的。

在北京和上海都关上户口大门的时候,就注定把人才让给深圳了。直到今天,深圳只需大专以上即可落户买房,而本科硕士更是享有租房补贴等一系列利好。

人才的不断流入,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催化剂。

深圳对人的吸引,也一直是个谜。

去年1至9月,深圳新登记商事主体373809户,以182个工作日计,日均新设2053.9户,延续高速增长态势。明明已经无数创业公司惨死在深圳的各种孵化器内,却还是打不消新一批猛士向死而生的决心。

创业人才们,依然选择这座城市。

深圳湾新开盘一处华润的商务公寓,一大批富豪竟愿意用1个亿来换取一套小几百平米的住宅。

老板们,也依然选择这座城市。

甚至,有的年轻人说自己来深圳的原因,只是因为喜欢天桥底下的那些涂鸦。

2018年,在北京上海人口均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,深圳逆势增加21.2万常住人口。

我不知道这些人因何而来,我只知道这座城市,未来可期。

三十年前,张五常先生站在黄浦江边上,推断上海的经济将会超过香港。

回想一下80年代如日中天的香港,恐怕很少有人会信他的话。

三十年后,张先生于深圳湾畔,又做出了一个有点狂妄的预测。

历史,会惊人的相似吗?

标签:
相关阅读